咨询电话:010-82039427      邮箱:csaia_work@163.com

注册

您当前位置: 中国硫酸网 > 新闻快报 >

2019化工市场年中盘点


在化工安全监管趋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下,终端消费需求受限,国内化工市场整体以跌为主。统计数据显示,在监测的160个化工产品中,上涨产品占比24%,下跌产品占比76%。特别是己二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烧碱市场跌势尤为明显,跌幅分别达46.3%31.3%28%,位居跌幅榜前三位。

今年上半年,在为数不多的行情上涨的化工产品中,环氧氯丙烷、三氯甲烷、天然胶尤为亮眼,涨幅分别达50%18%13%。一些产品演绎了过山车行情,价格大起大落,其中,比较典型的有MDI、丁二烯、工业萘,价格振幅分别为64%52.6%43.5%


环氧氯丙烷:

供应受限意外大涨

今年以来,环氧氯丙烷市场走势总体向上,价格从低点9800(吨价,下同)上涨至6月底的14700元,涨幅达50%

作为产能过剩的环氧氯丙烷,上半年市场大涨颇为意外,幅度也超出预料,主要原因是受安全事故影响,装置停产较多,货源供应受限。山东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分析说。

纵观上半年环氧氯丙烷走势,1~2月份,在去年四季度大跌基础上,市场触底反弹,尤其是2月份,月内上涨2000多元;进入3月份,市场先是触顶回落,下跌1300元左右,此后受“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影响,国内全面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大检查,海兴及益海嘉里环氧氯丙烷装置均停车自检,致使供应受限、价格大涨。但随后4月份,需求跟进不足拖累市场。受安全检查趋严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下游树脂装置停车,对原料环氧氯丙烷需求减少。加之环氧氯丙烷工厂自身利润状况尚好,生产企业主动让利降价,市场跌势加速,商谈重心回落明显,价格下跌2000多元,此前累积的涨幅荡然无存。

5月份市场再次反转。此时众多环氧氯丙烷装置检修,加之意外状况频发,行业开工负荷仅在2成左右。受供应萎缩影响,工厂挺价意向强烈,月内价格上涨逾2300元。同时下游终端行业出现季节性回暖,需求增加。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将对美国环氧氯丙烷产品征25%关税的预期。这些都推动环氧氯丙烷价格上行。

此后,江苏印发了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有关细化要求的通知,环氧氯丙烷赫然在列,这也加重了其他地区的观望情绪,环氧氯丙烷工厂和贸易商惜售,现货资源愈发紧张,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上涨1500元以上。

对于环氧氯丙烷的任性上涨,下游环氧树脂只能被动跟涨。但鉴于环保压力下多地的环氧树脂装置低负荷运行,制约了环氧氯丙烷上涨幅度。

三氯甲烷:

原料带动震荡走高

上半年,三氯甲烷市场基本处于震荡走高态势,价格由1月初的2433元上行至6月底的2880元左右,涨幅约18%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动三氯甲烷市场走高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供需基本面较好。

一是上游甲醇市场走高,提供了成本支撑。二季度开始,受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甲醇进口货源紧张,而甲醇下游有多套装置投产或提高负荷,在供需紧张的预期下,加之运费上涨,从4月下旬开始,甲醇市场摆脱跌势进入上行通道,为三氯甲烷提供了成本支撑。

二是三氯甲烷行业开工率较低,供应偏紧。3月以来,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多起化工企业、园区、运输车辆爆炸事故,国家进一步收紧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监管。受此影响,三氯甲烷行业开工率较低,市场供应紧张。特别是“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后,江苏、山东等化工大省出台多项管控措施。而这些化工大省的三氯甲烷生产企业较为集中,导致行业开工率较低。再加上部分生产装置检修,使三氯甲烷市场供应愈发紧张,企业及贸易商多限量出货,库存也处于低位。

三是旺季来临,下游制冷行业需求可观。生意社甲烷氯化物分析师陈帆分析,随着夏季到来,空调企业开工率逐渐上升,制冷行业迎来产销旺季,带动三氯甲烷需求增加。另外,我国为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冷媒使用,规定了相关生产厂家必须根据国家配额组织生产,今年将再度消减R22生产配额。在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配额降低导致市场供需紧张,R22市场价格上行,托举三氯甲烷市场走高。

天然胶:

需求平稳重心上移

今年以来,天然胶市场震荡走高,从年初9700元低点一直涨至6月末的高点11000元,涨幅约13%

期货日报分析师王苑菲认为,总体来看,供需基本面的变化是天然胶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

2月份,天然胶市场强势拉涨,月涨幅近千元。主要因1月中下旬以来东南亚产胶区部分地区陆续停割,而我国橡胶产区还未开始割胶,天然胶步入年度最低产量季。春节假期过后,下游部分轮胎工厂逐步开工,天然胶采购量增加,市场交投氛围逐步恢复,推动行情走强。

中信期货高级研究员童长征认为,终端需求稳定也是天然胶市场走高的一个因素。虽然表面看汽车产销数据持续下降,但实际上和天然胶需求关系最大的是重卡车。重卡领域的更新需求为天然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国三车升级到国六车的过程中,大概蕴含了100万辆左右的市场容量,这将拉动天然胶市场需求。

此外,受政策层面利好影响,5月份天然胶市场又掀起一个小高潮,月上涨1160元,涨幅达10.81%4月底海关总署发布对于混合胶归类认定的通知。受此政策影响,一方面混合胶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带动相关产品天然胶市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混合胶进口量受成本制约将明显缩减,给天然胶让出部分市场份额。

此外,5月份我国天然胶主产区云南持续高温干旱,当地橡胶园大面积停割,供应受限,也推动天然胶市场上行。

己二胺:

需求放缓价格回归

上半年,己二胺价格从年初的8万元(吨价,下同)回落至6月底的4.3万元,跌幅达46.3%

豫南化工品市场精细化工产业部经理彭永飞分析说,去年上半年,巨头停产拉动己二胺价格飙涨147.3%,位居涨幅榜首位。但今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需求放缓及产能扩张等因素影响,己二胺市场价格出现理性回调。

己二胺下游领域除了尼龙66外,还有制鞋业。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我出口的鞋类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极大地挫伤了中国鞋业正常出口的势头。国内鞋企由于利润缩减,不得不减产或关门歇业观望,使己二胺市场消费减少。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始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阻挡洋垃圾。而被禁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就包括以己二胺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塑料吸管、塑料棉签、塑料餐具和塑料气球棒等产品。因此我国实施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和阻挡洋垃圾进口政策也间接制约了己二胺在国内的快速消费,这也是上半年价格回落的又一原因。中原物流贸易公司化工产品事业部经理刘军分析说。同时,上半年国家环保高压政策逐步发力,造纸、橡胶等己二胺下游行业的不少企业,因安全环保不过关被勒令停产整顿,这也减少了对己二胺的需求。

此外,国内一些高新化工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研发由己二胺生产合成尼龙66、尼龙610树脂及由己二胺制成各种纤维织物和塑料制品的化工新材料替代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国内对己二胺产品的实际需求。因此,自上半年开始,国内己二胺市场呈现供需平衡状态,价格回归也在情理之中。

甲甲酯:

产能增长价格触底

上半年,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甲甲酯)价格从1.6万元高点跌至6月底的1.1万元,跌幅达31.3%,价格处于近3年的新低。

纵观上半年市场,1~2月份甲甲酯市场温水煮蛙窄幅下跌,价格较去年底下调6.95%;3~4月份,市场整体持稳,价格略有上涨;进入5月份,甲甲酯市场画风突变,价格大幅走低,比4月份下调8.87%;6月份跌幅继续扩大,环比下调10%以上。总体来看,上半年国内甲甲酯平均价格在1.39万元,较2018年同期下跌34.95%

金联创分析师翁旖旎表示,甲甲酯市场大跌的罪魁祸首是产能爆发式增长,且碍于终端行业发展环境不佳,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

从国内来看,国内甲甲酯总产能为102.4万吨/年。2019年随着江苏斯尔邦9万吨/年、万达宏旭5万吨/年装置投产,总产能将达到116万吨/年左右,产能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增幅达30.5%。在国外,韩国LG位于丽水的甲甲酯装置产能预计增加8万吨/年,达到26万吨/年,而韩国目前仍享受优惠进口税率,也加剧了国内市场产销压力。

下游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不佳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甲甲酯下游整体需求表现疲软。PMMA板材以及粒子行业整体开工负荷率偏低运行,下游终端接盘积极性一直不佳,市场难有亮点;高分子助剂行业整体开工负荷也维持偏低运行,实单采购维持刚需,难以放量;涂料行业受环保以及房地产低迷等影响,整体市场氛围清淡,交投不畅。

此外,受全球甲甲酯供应过剩以及需求面维持平淡影响,国外甲甲酯价格一直较低,因此进口货源依靠成本优势大量涌入并冲击国内市场。5月份我国进口甲甲酯1.11万吨,预计6月份进口量依旧保持高位,给国内市场带来压力,带动甲甲酯价格下行。

烧碱:

需求疲软震荡回落

回顾国内烧碱市场,上半年呈现持续震荡回落整理态势,从1月初的4000元下跌至6月底的2900元,跌幅28%,期间最大振幅达51%

国内烧碱市场持续走低主要源于需求疲软所致,同时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改善,宏观环境也引发出口量下滑。河南恒通化工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小党分析说。

春节过后,烧碱下游需求市场整体疲弱,主要下游氧化铝企业平均开工率在70%左右,采购烧碱积极性较差。同时因环保因素影响,如山西氧化铝赤泥泄露事件,政府要求该地区氧化铝厂停产,涉及产能660万吨,这一利空使烧碱需求量明显下降。其他下游产品也因环保安全等突发事件影响没有达到开工预期,如“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后,目前仍有大量下游化工企业关停,抑制了烧碱市场的回稳。

据河南贸易商李冰介绍,烧碱本来就是产能过剩行业,由于液氯下游PVC情况相对较好,液氯价格上半年相对较高,为保证供应,氯碱企业开工率保持在78%~80%,导致各地烧碱货源供应相对充足,库存比例略高。而贸易商因对烧碱后市信心不足,多按需走货,寻货积极性不高,虽然6月份出现过一波因检修所致的小幅反弹行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烧碱市场供应过剩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1~6月份烧碱累计产量约1750万吨,同比减少0.3%

另外,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烧碱下游造纸、纺织等行业出口量减少,企业开工率下降,降低了原料烧碱的采购量。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造纸及纺织等企业平均开工率降低10%~15%

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烧碱直接出口量也大幅下滑。河南石油和化工网统计显示,1~5月份我国烧碱出口量为18.17万吨,同比减少44.88%。出口量下滑,也给国内烧碱市场带来压力。

MDI

“V”走势利润收缩

上半年,MDI市场整体呈现倒“V”走势,期间最高价1.87万元(吨价,下同),最低价1.14万元,振幅达64%

纵观上半年MDI市场,12月份价格震荡上扬,此后回调,3月中下旬受主力工厂挺价影响,市场价格持续高攀,吨价上涨3000元左右。4月份市场续涨异常艰难,随着价格涨至1.8万元左右,获利盘业者开始回吐,加之韩巴装置故障消息提振,市场短暂横盘后再次缓慢阴跌。

此后,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MDI市场开启过山车式下跌行情。获利盘业者恐慌性低甩出逃,场内商家亦竞价低出,工厂月挂牌价不及预期。6月份随着检修装置陆续重启,MDI价格再次回落,下探至1.1万元附近。此后,万华公布检修计划,加之价格已低至下游心理预期,积极询盘采买增多,MDI行情止跌反弹,6月底价格运行至1.23万元附近。

期间,MDI整体利润也随价格涨跌而起落。从春节过后至4月初,在MDI价格强劲带动下,利润先后经历两次宽幅增长,于4月上旬末涨至上半年高点。随后随着MDI价格缓慢走跌直至大幅跳水,以及纯苯价格不断攀高,利润经大小两次暴跌后于6月中旬跌至上半年低点。上半年,MDI吨产品平均利润仅为4970元左右,远低于2018年上半年的1.1万元。

山东中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宏分析,MDI价利齐跌主要是供需矛盾所致。

从产量来看,上半年MDI产量约为74.75万吨,同比略增长1.6%

从下游来看,需求时好时坏,也成为MDI震荡的诱因。15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3.01%12.95%。随着天气转热,保温行业也进入淡季,成为5月份MDI市场大跌的元凶之一。

为了减少国内MDI的产销压力,生产企业加大出口,15月出口量约为27.06万吨,同比增长11.3%。但在供应充足背景下,这种利好影响有限。

丁二烯:

供需主导三度震荡

上半年,丁二烯市场震荡明显,主要分三个阶段:年初从1.1万元左右一路下跌,4月下旬时已跌至7800元左右;后市场开始回调,6月初时达到8400元左右,此后一直在8400元附近震荡。

供需关系基本面的变化是市场几度震荡的根本推手。抚顺石化烯烃分析师张阳表示。

今年前4个月,丁二烯价格从114日的高点1.1万元下跌至426日的7812.22元,跌幅约28.35%。张阳分析,这轮长时间下跌主要是市场货源供应充足,而下游需求乏力导致。3月份主要厂家丁二烯累积总量在7600余吨,同时华东地区的企业罐存量也处于高位,市场整体供应充裕。而下游的丁苯橡胶行业受天然橡胶市场疲软影响,处于弱势状态,市场整体交易量少;顺丁橡胶则受增值税税率下调预期影响,部分商家让利销售,市场成交不积极。

5月份,持续下跌的丁二烯市场迎来反转行情,至64日均价已回调至8656.67元,与4月末低点相比涨幅达10.8%。这轮难得的涨势同样来源于供需的变化。5月份,吉林石化及抚顺石化丁苯橡胶装置提升负荷,市场需求增加。同时,抚顺石化丁二烯以内部互供为主,外销货源大幅缩量。加之斯尔邦、山东华宇丁二烯装置延后重启,内蒙古久泰装置延迟出货,使市场货源减少。此时,下游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行业由于丁二烯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而合成橡胶市场价格较为坚挺,企业利润逐步好转,刺激行业开工率回升,市场总体需求增加。

此后,上海石化、斯尔邦石化、山东华宇丁二烯装置陆续重启,同时内蒙古久泰新增7万吨/年装置运行,使行业开工率整体上升。再加上韩国丁二烯装置重启,外盘增加,国内市场货源更加充裕。而下游的合成橡胶行情却持续跌势,需求不佳。6月份,丁二烯市场呈供需两淡态势,行情在8400元上下波动。

工业萘:

商家炒作五涨五落

回顾上半年,国内工业萘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探底走势,五涨五落,价格由1月份的4900元跌至6月底的3600元,跌幅26.5%;期间最高价4950元,最低价3450元,振幅达43.5%震荡的行情,浮动的心态。郑州大有燃气市场部经理孟建杰这样总结工业萘上半年行情的走势特点。

孟建杰表示,工业萘是历年来贸易商参与炒作影响市场较大的品种之一。而从今年上半年工业萘走势来看,行情经历了五涨五落的频繁震荡,除去原料和需求的不稳定性因素以外,充分反映出今年贸易商心态的浮动。

河南郑州一贸易商分析,今年5月份,在国内工业萘产量环比下跌5.9%的背景下,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下游打压的影响,贸易商纷纷抛货清库,致使半个月内工业萘价格大幅下跌700元以上,创下今年以来最大跌幅。然而,6月份在行情大跌后,社会流通货源充分消耗,供应开始偏紧,此时贸易商压货待发又导致了行情的快速反弹。这种涨跌在1~4月份也表现得很明显,因此行情走势与业者心态息息相关。

从供需来看,近几年在环保高压下,我国工业萘产量始终维持一个窄幅波动的局面,变动不大。工业萘生产企业的产量均不大,但流经贸易商手里的货源比例依然较大,市场炒作不可避免,因此行情的震荡也在所难免。河南石油和化工网市场分析师张爱平分析说。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2019-07-1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