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化学矿山行业快速发展的40年。40年来,化学矿山行业主要化工矿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实力逐渐增强,企业对绿色发展和践行社会责任也愈加重视。
化工矿产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磷、硫、钾盐、硼、萤石、重晶石、制碱灰石和电石灰石、天然碱等20多种。产品除各种原矿石、精矿外,还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品,如普钙、钙镁磷肥、硫酸、复合肥、黄磷、硼砂、钾肥、硫酸钾、碘、氟化氢、磷化工等百余种。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重要化工矿产查明的资源储量,重晶石、芒硝位于世界首位,磷矿居世界第二位,萤石居世界第三位,除钾、硫和硼资源外,基本保证了我国化肥工业和化工生产对矿物原料的需要。
目前,我国拥有化工地勘单位21家,分布在21个省份;化工矿山开采企业有2980多家,从业人员达21万多人。40年来,我国主要化学矿产品基本满足化肥、化工及其他相关工业对矿物原料的需求,特别是磷矿年产能由不足2000万吨提升至12313万吨,保证了磷肥工业“矿肥结合”的发展,实现了高浓度磷复肥及磷肥自给自足。钾肥工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2017年,钾肥产量为1014.5万吨,保障程度提升到了50%,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40年来,化学矿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了企业开采效率,促进了行业发展。
云南磷化、贵州瓮福、湖北三宁矿业、青海盐湖、铜化新桥矿业、湖北兴发等大型磷、硫、钾矿山企业相继建设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和开发了一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已列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目录,并发布实施,推动了化工矿山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化学矿山企业还通过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建设绿色、智慧矿山为目标,以实现安全生产智能化管控等为技术攻关方向,开展高效采矿技术与管控手段相结合以及充填采矿等研究。这些技术已经在部分化学矿山企业得以应用,将回采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0%,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效益。同时,化学矿山企业与国内外多家先进矿山采掘、选矿设备专业研究机构和制造厂商联合,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升级,不仅提高了效率,更是大规模压缩生产人员,实现了本质安全生产。
通过采用先进的集成控制技术,贵州开磷、湖北三宁矿业等企业在矿井开采、选矿等活动中,实现了地面智能调度中心远程管控,提高了化工矿山行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
另外,化学矿山企业的技术装备发展迅速,大型矿山企业已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大型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开采。如云南磷化主要采掘运输设备实现了大型化、系列化和现代化配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贵州开磷、贵州瓮福、湖北三宁矿业、湖北宜化矿业、青海盐湖、新疆罗布泊钾肥等企业已实现大型化、智能化、数字化开采和选矿,资源利用率和开采水平都很高。
化学矿山企业尤其注重矿山的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树立了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和矿山环境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2011年,云南磷化工、贵州开磷等7家化工矿山企业首批获得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他们自觉践行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矿地和谐型矿山建设,在绿色矿山、和谐矿区、构筑良好矿地关系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云南磷化集团所属昆阳磷矿与所在地汉营村委会共建形成的“云南磷化集团—汉营模式”,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矿山环境”为宗旨,从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劳务和就业、扶持集体经济、文化交流、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促进企业与地方友好合作,构建企地和谐共建、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
湖北三宁矿业已建成湖北省首家绿色智慧矿山,把“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公司建设绿色矿山行动纲领和发展目标,创建了磷资源开采、选矿、充填和深加工一体化、矿区环境治理和矿地关系和谐的磷矿资源绿色开发新模式。该公司按照国家AAA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进行现代化公园式矿区规划,建设矿山生态环境园区景观,强化与周边居民的融洽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矿区与社区的稳定和谐,实现了高效智能采、选、充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可持续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